《七堂還是伽藍》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策展人:陳品汎 何謂七堂伽藍?原指對寺院空間內不同用途的建築配置制度。其中”七堂”指出寺院所需的不同功能,而”伽藍”為僧眾的居所,即是寺院。展覽經由「七堂還是伽藍?」的命題下將其作為「藝術」構成方法上的參照。 從七堂與伽藍兩者為例子進行提問,如果寺院空間依循著某種構成方法,那麼關於藝術的構成要素又為何?那些讓我們意識到藝術的方法是甚麼?可能是對於某種功能的闡述、具有美感事物的存在、進入美術館等諸多方法。或許無法像七堂伽藍有著明確的制度去依循,走向一種完善的結果。但創作者總是試圖去捕捉關於藝術的元素,使觀者接收到,而這些元素往往是搖擺不定的。或許創作就如同伽藍一樣,當你甘願坐落於任何環境時,其特質也會自然地擴散。 |
大臺北雙年展:真實世界
|有章藝術博物館 |總策展人:陳志誠 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立基於「真實世界」(Authentic World),向世界各領域專家、藝術家、詩人、產業機制、機構、研究單位發出邀請,各司其職的他們從民俗、歷史、宗教、自然、科學、科技、文學、視覺文化等領域給予不同的視域(horizon),共同聚焦於本原式的真實世界對話,這些面向世界的視域在觸及真實之際偶然地融合、相依、互斥或並存,然而,某種本質性的真實可能被遮隱著,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將揭開屏蔽之幕,照亮那些視域未及之處,顯露出世界的「本原」(arche)。每一件展出作品與合作成果閃耀著每個場域的勞動狀態、合規訓的過程性與實踐思緒等種種日常,這些日常便作為藝術對話與創造的材料。而各領域的力行隨著時間流逝在現實中留下殘影,逐漸凝結於藝術場域中,層層凝固的殘影隱然若現,暗示著藝術世界的真實。 |
|「有現.無限」-第二屆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
|臺北國際藝術村 集保藝術賞執行單位台北國際藝術村,此次邀請藝術界包含藝評、策展、藝術創作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共七位成員組成評審團,依據參賽作品藝術主題、創意表現、作品美感、作品完整度、空間布展等條件,遴選出優勝作品。本次入選的藝術家幾乎皆為1990年代出生的新秀,其中也不乏曾獲其他藝術節或獎項青睞的藝術家。 在此次集保藝術賞中的入選作品,多探討人與當代環境之間的媒介關係。這種不同於其他世代的關照,或許來自於新世代所共有的媒介經驗。藝術家多是透過影像、新媒體或是不同技法的揉合,讓觀眾於空間藝術中,引發宏觀與微觀的反思。在媒材的運用上,都具有更為當代的選擇與呈現。 |
軀殼之外 In-corpoReal
|品緻空間 |策展人:楊子強 揉捏、塑造, 進而翻模或燒製,在泥塑創作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可成就為作品的原始成形手段和最终主觀呈現的創作形態。忠實的人體塑造表述不等于單純的軀殻形像複製,或是昇華至美與情,真與善的具體表現,或是通過打破功利、約定俗成的群衆概念所编織的“真實”世界的外殻,純粹作為個人的理想表達而存在。現代傢俱空間架構理想生活的素質追求,當人形的軀殻取代真實的人存在於這被刻意創造出的空間軀殻之中,我們如何去體會和觀測這被刻意架構出的,相互置入狀態中的“真實”場域呢?作為親臨現場的觀者,當我們進入這有别於一般白盒子的展間,交疊於這非一般的日常場域中,我們真實的身體介入和遊走,是否能賦予我們理性經驗上的—種感性連結,慣性認知内的一種知性衝撞呢?軀殻之外,是多層表象,也是表象間的多重再閱讀。 |